硕士生鲁开发获得上海市优秀毕业生
作者:何红弟 2020-05-25

18级交通运输专业的硕士研究生鲁开发,作为我们上海交通大学智能交通与无人机应用研究中心课题组的一员,在三年的研究生涯中努力刻苦, 自律坚持,并在课题组老师的悉心指导下,硕士期间学习成绩优异,积极各类学科竞赛和科研项目,并已获得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二等奖、中远海运奖学金等荣誉, 同时已发表SCI和会议论文第一作者身份2篇、共同作者身份3篇,已(拟)投稿SCI论文第一作者身份2篇、共同作者身份7篇等,还有幸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毕业生。 目前已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鲁开发毕业照

在上海交通大学智能交通与无人机应用研究中心的三年研究生活中,对于鲁开发而言, 这三年,是青春洋溢挥洒的三年,更是不断汲取养分、充实丰富自己的三年。鲁开发同学说, 这三年更加令他自己领悟到了科研的意义与价值,以及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而他也将于此讲述自己那些在上海交通大学智能交通与无人机应用研究中心茁壮成长的心路历程与科研故事, 同样也反映了智能交通与无人机应用研究中心先进前沿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01 研一学习 夯实基础

研一是积极学习的一年。 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学习便是大多数研一学生的真实写照,同样鲁开发也不例外。 数学和英语课程自然是重中之重,他选择了较多的数学课程, 包括《计算方法》、《最优化理论》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这种选择不仅仅源于自身对数学课程的喜爱, 也与研究中心的客观需求、自身的科研需求等密不可分。他按部就班、循循渐进,逐步掌握到了科研学习所必备的各种数学优化技巧和计算机编程技能。 正如鲁开发所说,研究生学习不仅需要掌握数学课程的理论知识,能够求解一些难解的课程题目, 更多地还需要能够将一些理论知识更为广泛地应用在具体实践应用和真真切切的科学问题上,而这也正是区别于本科学习最为显著的地方, 同样也是本研究中心积极提倡和鼓励学习的地方。 另外,考虑到鲁开发在研究生期间跨入了新的研究领域,他不仅积极主动学习相关的专业背景知识,努力弥补自身知识体系框架的缺陷与不足; 而且正如智能交通与无人机应用研究中心所积极提倡的,他主动选修了一些其他院系的课程,包括《大气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与《神经网络与机器学习》等。 这不仅让他学习到了一些之前未触及到的领域知识,开拓研究视野,更为重要的是: 在课程中通过一些具体问题的研究与实现,加之自身的努力与用心,这些科学问题的探讨与深入分析在带动自身更好融入课堂学习的同时, 还能够为之后的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智能交通与无人机应用研究中心开设的一些全英文特色课程,如《交通环境工程》等, 也让他体会到了全英课程的新鲜感,这不仅有助于学习领域内专业名词特有的英文表述,还体验到了英文授课所特有的那种互动感。

交通环境课程

02 研二收获 潜心钻研

研二是潜心钻研的一年。认清自我,明确定位;付诸行动,坚定方向;学会自律,独立思考。 研二注定不平凡,需要从脱离课堂学习限制的无拘无束状态中转换到独立科学研究的自我高要求上,自律助人成长;需要从教师课堂知识传授的督促学习中转换到心无旁骛的积极主动学习上,自学助人独立。 而自律与自学正是在智能交通与无人机应用研究中心的科研生活中教会他最多和最重要的优良品格,使他受益三年青春岁月,更受益漫漫人生旅途。

科研学习上,勤奋刻苦,积极主动,发扬长处,补齐短板。虽然他在研究生期间步 入了一个新的科研方向与轨道上,但研一课堂知识学习的扎实感和专业背景知识学习的自主性, 逐渐帮助他弥补了一些自身知识体系框架的缺陷与不足,同时他也在导师科研项目和自身科学问题的探索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与强化。 通过积极参与导师的重大科研项目,他主动学习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专业技能,包括专业统计与仿真软件的应用、大数据处理分析技术、计算机编程技巧、论文写作方法等, 他自主设计科学实验,科学处理分析实验数据,不断发现研究不足之处并积极完善,通过不断的尝试与摸索凝练出真正有意义的科研成果发现,并将其转化为相应的科学型期刊论文 和实用型资政谏言报告,这也是智能交通与无人机应用研究中心所赋予学生不断成长的地方。 目前他已将研究发现的科研成果,在校A档期刊《Building and Environment》发表学术论文1篇、在校A类交通领域顶级会议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发表会议论文2篇, 而且还完成了其他若干期刊论文的撰写和投稿工作。此外,智能交通与无人机应用研究中心还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学科竞赛,鲁开发便参与了数学建模竞赛,通过选题、摸索研究思路、 确定研究方法、求解模型结果、凝练科学发现等一系列竞赛过程,最终将其转化为一篇科学研究论文,并于2019年荣获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

学科竞赛

03 研三逐梦 奋斗路上

研三是逐梦奋发的一年。 尽管他在研二期间发表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并顺利达到了硕士毕业要求,但未来方向的选择仍需要不停探索与前进, 结合智能交通与无人机应用研究中心的培养迷失,并通过不断尝试与自我评估,他最终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继续深造。 这不仅取决于当前阶段自身的适应性考量,更是考虑到自身之后的发展方向以及读博的意向等。然后他有根据地通过网络检索、 同门参考、导师推荐等渠道慢慢了解到目前国内外不同导师的差异化研究方向,积极主动、按部就班地准备了相关的申请材料, 包括但不限于准备英语考试、博士申请文书、联系意向导师等。目前他也已于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另外,研三阶段同样伴随着课题组一系列的科研项目结题与自身硕士毕业论文的撰写等相关事宜, 科研、就业、深造等各方面的压力接踵而至,甚至有些时候难以招架,这时能经得住诱惑,始终坚定自己的前行方向更显得尤为重要。 在研三阶段他还着重培养了自信淡然的心态,一步一个脚印,仰望星空的同时更懂得脚踏实地;定期坚持体育锻炼,主动排解压力, 在提升健康体魄的同时也逐渐培养了自己对待层出不穷事情时“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然态度,学会在宏大目标下制定更为切实可行的各个小目标, 积极付诸行动,在付出中领悟到点滴收获的喜悦,体会到在黑暗中摸索出零星光亮的兴奋,不断聚焦自己力求的前行方向,从而逐步实现个人奋力拼搏的目标。鲁开发说, 这些宝贵品质的养成也和智能交通与无人机应用研究中心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相得益彰。最后他还想谈谈课题组科学先进的组会制度所带给他的进步与成长。 智能交通与无人机应用中心课题组所形成的独有的同伴制、小组制和大组制的研究生培养模式,鲁开发说,无论作为小组组长还是组会参与者的他都深感受益匪浅,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

2018级硕士生: (1)同伴制,由师兄师姐一对一带动新生,不仅有助于新生快速融入实验室的当前研究中、快速找到适合自己的研究方向,还可以锻炼师兄师姐的学生培养能力。 (2)小组制,通过集合具有相似研究方向的同学,定期召开小组会议,不仅方便大家集中交流、共享最新研究成果,而且大家相似的研究方向也方便组员快速熟络各自的研究内容,提高小组会议效率。 (3)大组制,将不同小组的研究内容进行集中汇报,不仅可以了解实验室各个成员的研究内容、开拓大家的研究视野,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助于探索不同研究方法对于自身研究的适用性。总体而言,三种制度培养模式的形成,大大降低了实验室成员的研究难度和门槛,大幅提高了研究效率,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开拓实验室的研究深度和广度,具有显著的积极意义。

总体而言,对于鲁开发来说,研究生校园生活是科研探索求知生涯的开始期与过渡期。从中文课堂过渡到英文授课,从翻阅中文书籍到浏览英文文献, 他深知英语对于未来探索求知之路的重要作用;从传统交通领域过渡到大数据与智能交通系统,交通门类纷繁复杂多样,他领悟到明确研究方向对于编织梦想宏图的重大意义。 以学习英语和明确方向为始,以探索求知为终,用坚持与拼搏助力梦想的编织。每一小步的前进或许微不足道,但不断的坚持与努力,终究可以将一块块不起眼的砖瓦堆砌成一座梦想大厦。 鲁开发说,尽管未来的道路还很崎岖,还充满着各种等待克服的挑战,但他定能够不忘初心,坚定自我,在仰望星空的同时也更懂得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 未来之路定能在勤能补拙的实践中抵达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