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实践与课堂教学结合,彰显交大精神
2022-03-23

2022年3月9日,上海交通大学因疫情防控要求实施闭环管理。疫情虽短暂限制了交大人的活动范围,却无法禁锢交大人思考与学习的脚步。在这段特殊时期内,课堂教学井然有序地由线下调整为线上,在保证教学任务正常完成的同时,交大师生也纷纷对这一新型教学方式展开探索。


抗疫案例 ,进入课堂


近期,智能交通与无人机应用研究中心何红弟老师在教授《运筹学》课程时,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通过结合身边的抗疫案例,让同学更加深刻理解线性优化问题。


现实问题与课堂的契合: 3万师生的配餐问题与《运筹学》课程


学校闭环管理期间,教师志愿者们每天要完成全校3万师生一日三餐的配送。教师们穿上防护服,开着私家车将饭菜送到每栋宿舍楼下的忙碌身影可爱又可敬,感动了每一个交大人。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的何红弟老师通过朋友圈了解了校园里时刻发生的感人事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更深层的思考,这些配送问题正好可以跟他教的《运筹学》课程联系起来。例如校园3万师生每人三餐的配送可以看作《运筹学》中的线性优化问题,在校老师利用私家车进行每日三餐配送时后备箱的装载可以看作《运筹学》中的背包问题等,私家车、无人小汽车、大巴等不同的配送方式拥有不同的运输能力,这正是《运筹学》中的线性规划问题。智能交通与无人机应用研究何红弟老师把这些与三万师生的配餐问题联系起来思考,发现配餐问题的解决和优化都可以在梳理后成为好的《运筹学》教学案例。


教学效果:学生们反响热烈


何老师将理论融合实践,并鼓励同学们积极思考,寻找疫情期间身边的运筹学优化案例,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课程结束后,何红弟老师布置作业让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独立思考,分享身边的案例,引起同学们的热烈反响。部分优秀案例如下。


引起广泛关注 多方平台报道


01 澎湃新闻


澎湃新闻对上海交通大学船建学院何红弟老师就送餐优化问题用作运筹学课堂案例进行报道,何老师的教学方式体现了交大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式授课思想,鼓励学生从身边实际问题出发,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02 上海交通大学新闻学术网


上海交通大学新闻学术网对何老师的“智力抗疫,情景教学”进行报道,对何老师将抗疫行动融入课堂,给同学传授有温度的课程,激发学生对社会问题、身边问题的关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给予高度肯定。


03 上海交通大学教学发展中心


上海交通大学教学发展中心对何红弟老师这一堂特殊的《运筹学》课程高度赞扬,对其将抗疫案例融入课堂教学,把交大精神潜入思政教育的行为值得推广。交大的校训是“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在抗疫的艰难时刻,老师们用自己的行动为学生上了宝贵的一课,无一不体现了交大精神。


04 上海交通大学船建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船建学院对何红弟老师的事迹也进行报道,认为其将时事案例融入课堂,体验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让同学们意识到实际生活中的运筹学,并对何老师的教学方式表示十分认可。


交大精神在课堂中传承: 合作、不停歇的探究


在《运筹学》的讲解中,何红弟老师提供了大量交大抗疫一线照片,结合学生身边的疫情案例,让学生感同身受,产生共鸣,并进行深入思考。这些照片在辅助《运筹学》理论和方法教学的同时,也给学生们带来了思想上的冲击。从大量的老师、学生等志愿者的照片中,学生能切实感受到近在咫尺的交大志愿者们的奉献精神。而作为交大人,交大师生不约而同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利用到校园抗疫中,充分展现了交大人的探究精神。针对这次抗疫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交大师生充分发挥聪明才智,或对盒饭的配送路线进行优化,或对私家车后备箱的装载进行优化,或利用无人小车、三轮车进行岗前培训后进行配送。这些“硬核”的抗疫模式给所有交大人做了一次很好的示范,让同学们意识到所学知识并不“悬空”的,而是从生活中产生提炼,也可以用到生活中对相关问题进行科学的解决和优化,这是课程和知识的价值所在。